《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近期出台,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也是国家首次以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年度“规划”。
2021年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并配套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说明》,提出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10大目标。
对《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要求:一、充分提高认识,强化目标导向,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二、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目标持续改进;三、加强工作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培育质量安全文化。
国家卫健委提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要发掘先进典型,提炼医疗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推广。相关行业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和交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共同培育全员关注、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的行业理念与文化。
据悉,《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也是国家首次以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年度“规划”。
国家卫健委指出,目标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现代管理方法,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管理的通用方法。提出年度目标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二是优化机制,提高效率;三是营造氛围,培育文化。
十大目标的出台凸显了国家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态度。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对于本次出台的十大目标,则是现代管理在医疗卫生管理领域的充分体现。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进一步的持续改进,这对引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向、激发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广泛凝聚行业力量、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充分提高认识,强化目标导向,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目标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现代管理方法,也是各行各业履行管理职能的通用方法。明确的目标能够强化相关人员责任感,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快速有序发展。
《通知》提出,2021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对2021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及核心策略进行说明。
目标一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目标五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六 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目标七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八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目标九 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通知》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目标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要围绕目标逐项建立专门工作小组和技术团队,具体负责相关目标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破除原有管理模式的部门、学科壁垒和工作障碍,提倡多部门、多学科有效协同,按照各目标核心策略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的管理组织架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建立调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目标》作为重要抓手融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交流和宣贯,引导医疗机构围绕《目标》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做好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工作。各级各专业质控组织要将《目标》改进工作作为核心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通知》要求,加强工作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培育质量安全文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通过院务公开、文化园地、学术交流等形式对《目标》改进工作和改进成效进行广泛宣传,加强部门、科室间的交流,在院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医务人员将医疗质量安全理念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融入日常工作。并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推广。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和交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共同培育全员关注、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的行业理念与文化。